2019:屠龙时掉进了兔子洞

掉进了兔子洞后,遇见鲸鱼出没的大海。后来他们一起驯服了恶龙,少年飞过层层丘壑,到达「此时此地」。

01 | 2019 年就这样过去了

当我将今年写完的这些文章汇总成目录后,对 XYZ 曾在作品里表达过的一个观点更加感同身受了,他说:「定义我们的从来不是我们消费了什么,而是我们创造了什么。」

创作为我的心智成长带来了很多的「变量」。在坚持创作之前,我一直是各种文章/书籍/快讯的消费者,享受着即时满足的消费型快乐。当我将自己从消费者切换到创作者的角色,坐在电脑前发现脑子一片空白时,我被现实拉进了尘埃之中。

落尽尘埃,才滋养出了「敬畏之心」。

现在,坚持创作快两年了,除了心态上的变化,此刻我更想和你聊聊创作者们常常谈起的「心流模式」。

最近我做了一些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著名的体育运动教练提摩西•加尔韦(W.Timothy Gallwey)把他在运动学领域三十多年的研究写在了《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里。之前在读的时候,觉得他在书里想表达的核心理论和《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开创者)提到的系统 1 和系统 2 的理论非常相似。而卡尼曼的双系统理论又让我联想到了乔纳森《象与骑象人》里的经典隐喻。

简单来说,加尔韦认为人类的「自我」有两个部分组成:「自我 1」和「自我 2」。

  • 自我 1 是指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文字

  • 自我 2 是指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图像

注释:丹尼尔•卡尼曼是行为经济学开创者,同时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因其与阿莫斯•特沃斯基在决策制定上的研究而荣获了 2002 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乔纳森•海特是积极心理学家,获得过坦普尔顿奖 (JohnTempleton)。

我很好奇为什么三个完全处于不同的行业领域的专家有着相似的洞察,而当我试图把这三本书放在一起拼凑出一个答案的时候,发现他们或多或少都探讨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身心合一」?

我之前一直觉得「身心合一」是禅宗或者说是哲学里的提到的高峰体验,跟我这种心学高度很普通的人类没有太大的关联。

但当我在 in the zone 那样的状态里来回切换过几次后,确实感受到了一种时空的消融感。而这种消融感重叠的部分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模式」:创作。

在创作这个 zone 里,我的自我 1 和自我 2 相遇了,时空感随之开始发生变化,而它意外带来的「身心合一」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体验。

就好比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像只过去了一个小时,而我坐在嘈杂的咖啡店里也不需要带着降噪耳机便可以心如止水。更具体的说,这种感觉像是一种「放松下来的专注」,不需要消耗意志力我便可以高度的集中注意力。

而「创作」就像是在两个时空之间开启虫洞隧道的密码,它让不同视角的「我」相遇。 当我用它作为载体去与世界互动时,「我」也成为了世界的载体。

02 | 盘点今年认知上的变化

2019 年是我毕业以来心智成长最快的一年,那些之前投掷在概率论池子里发酵的触点(特指好奇心)慢慢的在这一年里长成了小小树苗。

我也从一个没有太多情感联结的城市,回到了一个充满各种回忆和情感联结的城市(上海)。在衔接这两段经历之间我 gap 了两个多月。

在那两个月里,我把自己完全丢到了被 randomness & chaos 充斥的概率池里,想看看这种「不确定性」会不会触碰到我的极限,会不会带来焦虑和恐惧。

我做了很多尝试,例如:

  • 旅行的时候不确定具体的行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

  • 尝试短暂的冥想(冥想的时候满脑子出现的都是任天堂 switch 的待机画面是怎么回事啊>_<)

  • 周末找一天不带手机让自己身处那种「如果此刻被外星人抓走了也不会有人类知道我是被外星人抓走了」的场景

  • 和刚见面的陌生人一起吃饭聊天 argue

  • 探索完全陌生的认知领域(类似于设计学和经济学)

  • 等等;

在这种充满无序混沌的各种「不确定性」里,我写了这篇「黑客与画家」的奇幻之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的听到了城市它清晰传递而来的声音——那是我内心未经过滤的声音。

而这样一连串的经历让我深刻的意识到:从原则层面去修正个体方法论的有效途径并不是通过理性认知,而是需要让新的体验去覆盖旧体验。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体验比解释重要。

今年认知上比较明显的变化并不多,因为认知不是「知道」,是在「理解,认同,行动,习惯」之后才是认知。

这些「认知」之所以从我的底层代码里被刷新了,不是因为我读了什么书或者写了什么文章,而是因为「体验」发生了。

接下来,我会复盘今年被刷新的 5 个认知,它们目前长这样: *写文章的时候是 2019 年,所以会称 2019 为「今年」

1. Dots will naturally connect.

今年开始,我一直用「非线性思维」去看待自己和他人,不再执着于因果论。我更愿意相信此刻「非线性且动态的不均匀分布」才是在世界这个复杂的多维度系统里有迹可循的 pattern。 我曾在写乔布斯的那篇文章的 Part 3 深度探讨了概率论和跨越「非连续性」这件事,在此不作赘述了。

乔布斯说的那句「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几乎已经成为了我的 life beliefs。

有些事情一旦成为信念,则意味着我不太需要再去验证它的对错了。

与此同时,我不再将我的视角限定在单一的学科和领域里,因为好奇心它并不受我控制。 所以,我相信这些因好奇心而产生的「点」,会在未来会以某种方式产生「连接」。

2. Be radical open-mindness and radical transparency.

这是我在看桥水基金的创始人Ray Dalio 的《原则》时最喜欢的一句短语:极致的开放包容和极致的坦诚透明(radical open-mindness and transparency)。

当我第一次从字面上理解这段话时,我觉得 Ray Dalio 在探讨的是「真诚」的重要性——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因为真诚本身就是道路——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要求。

虽然圆滑和刻意的忍让会让人很好的照顾到他人的情绪,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你与他人周旋的时也容易失去对世界的感知。而「感知」是滋养个体创造力最重要的养分。

在 2019 年,当我体验了一段真诚和接纳的关系后,我对这段话的认知发生了变化:真诚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但是它的先决条件是 be ture to yourself。首先,你得对自己真诚。

关于这一点可以聊的更深一些。

在日常两个人类的互动中, 当你认为在和一个人交谈时,实际上是 6 个人在交谈。(我画了一个图方便你更好的理解这里面动力的起承转合)

所以对待「对方」真诚是在对待「你以为的他」真诚,而在这 6 个条件中,除了这个条件你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外,还有另一个条件是「你以为的你」。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做到理解和接纳一个人是如此的难,因为即便是你拼尽了全力 be ture to everything,也只能改变其中的两个条件。

所以,首先对自己真诚,才能更好的对他人真诚。

不要担心在真诚的过程中受到伤害,学会把「心碎」化为艺术

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 We are all storyteller, the story you tell yourself about yourself.

在 2019 年,我的切实体验告诉我:「讲故事」是个体构建生命意义的过程。用你人生中的事件来创造一个故事,能让你将「自我」看得更清楚,而我们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讲述者」。这点我在「黑客与画家」的奇幻之旅中探讨过,在此不做赘述了。

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视角补充这个观点。

从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说,大脑是一个吞噬意义的产物,以意义为食,并且只专注做一件事:编故事。它替人类将所有感官所获得的信息编织成易于理解、记忆的秩序化模块(意义)。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能且「只能」听得懂故事。

当意义被构建起来的时候,你会收获从未想象过的力量——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它之所以会发出如此强有力的声音,是因为你的大脑能识别出它。但凡以它为起点的对话(故事),大脑都听得懂。

到那个时候,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挫折或者磨难反而成为了故事里难得的成长素材。

人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而我们都是各自预言的讲述者。

4. I live for the moment.

圣诞节前,磨了几种非常喜欢的豆子,给几个好朋友做咖啡(挂耳包)的时候,我在封面印了一句话:We loved with love that was more than love. 朋友收到后问我如何去解读这句话。

我会把这句话翻译成:我们在彼此的关系里,享受「爱」这件事,超过了情感本身。

听上去是一句很浪漫的话,但它背后的隐喻是我已不再相信世界上会存在「永远」了。

很早之前我是一个非常喜欢把 forever 挂在嘴边的人。长大后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一直渴望与其他个体之间建立「永远的共鸣」。后来,被现实打脸的太惨,意识到追求 forever 是不可能的。

今年的某些时刻,作为人类个体的存在主义孤独因为一些美好瞬间而被蒸发了(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会分享这些美好瞬间)。

于是那些一直悬在我头顶上浓密的乌云,突然间变成了雨水,滴进了眼里。此后的世界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为美好的瞬间而活。

5. 善良比聪明重要。

「善良比聪明重要」这句话其实是亚马逊 CEO 贝索斯说的,这里面的逻辑我在去鲨鱼出没海域的「裸泳指南」里探讨过,在这里不做赘述了。

想起上个月看到刘松博老师写在文章里的一个洞察,他说:「信任别人并不是人的本性,但把这种反人性的事制度化,就是公司的本性。没有一种制度能够脱离开人性,好的制度最终通向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可以概况为: 管理的本质是在「激发善意」。

人性太复杂了,管理如果一味的只追求通过「控制」去降低管理的风险,那么其实是用理性认知和人性博弈。胜算虽不分上下,但终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一个通向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制度,一个「激发善意」的管理架构设计,其实是在触发人类拥有的动物本能——情绪。它是理性认知(逻辑思维)控制不了的洪荒之力。

当一件事发生时,人类最先产生的是「情绪」,情绪与情感相连,随后才是理性认知。激发善意是瞬间的情绪,理性认知则需要逻辑去层层推演。

而在管理制度与人性博弈的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往往都是在「瞬间」发生的。

无论在哪里,善良都比聪明重要。

03 | 那些 9012 年都会铭记的美好瞬间

上个月收到 YC 退出中国的消息时,我正在下班的地铁 2 号线上。不禁感慨道:2019 年商业世界真的发生了太多让人意外的故事:

  • YC 没有任何预兆的就这样退出中国了(I'm so sad...)

  • Jony Ive 的名字在 Apple leadership 上删除了

  • WeWork 崩盘,而孙正义的愿景基金不再如愿;

  • 亚马逊在全盛时期退出中国;

  • Facebook 面临创立以来的最大危机,穿着睡衣去见红杉资本的少年也不再少年;

  • ......

这些在商业史里或淡或浓的笔墨(data point),不可否认它们此刻依旧是我在 2019 年鲜活的记忆点。但同时,我也深刻的意识到:或早或晚我都会淡忘它们,因为很快会有新的信息点来冲刷我,有新的商业故事会来改变我的思维方式。

所以,如果时光穿梭到 9012 年,那时候我的记忆里留下的会是什么呢?

答案也只会是:那些美好的瞬间。

在 9012 年,它们可能长这样:

● T.G.F 主创们相遇了

在 T.G.F. 的公众号介绍里,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The Great Filter (大过滤器) 理论是指从「荒芜之地」到「星际宇宙」的一种文明演进机制,我们希望在内容世界里让它重现一遍。

这是 T.G.F. 的使命,也是我对它的期待。

T.G.F. 的存在对作为个体的我来说最大的改变是让我从创作的一元关系中走向了多元关系。与主创们思维和生命的碰撞让我的认知上限不断的面临挑战和迭代——这是一个快速剔除错误和修正方法论的过程。

主创们都博学思辨,勇于表达,勤于思考。让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一个人是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走,可以走的很远。

Human being 看出了那是摩斯密码

在 2019 年的第一天,我发过一条朋友圈,说今年的愿望是「收集奇妙有趣的人」。2019 年确实因为写稿的原因,我认识了很多奇妙有趣的人,这是生命之间彼此「看见」和「被看见」的过程。

在与不同生命的相遇过程中,我最感动的「被看见」瞬间是发生在 Juicing 01 那篇文章里。

我在文章中用莫斯密码写了一段话,引用了绿皮书上的台词「The distance between us is breaking my spirit」。想表达读者和作者之间因渴望理解而产生的孤独,我并不期待任何人可以看出那是莫斯密码,所以刻意把它弄的很像分割线。

后来,被一个人类看出来了,并且用摩斯密码回了电影里的下一句台词:My time and experiences without you are meaningless to me.

即使到今天,我依然可以像素般的回忆起在私信里看到那段摩斯密码的美好瞬间。

人类遇见一只鲸鱼

在英剧 Fleabag 里,那个没有名字的女主时常对着镜头说话神游,从未被别人发现过。后来有一位牧师出现了,他总是能看出女主神游时会去到另一个空间里,他也总是能捕捉到女主走神的时刻。

在看到这个细节的时候,我叹服于编剧/女主/导演集一身的 Phoebe 对人性的洞察。

这地球上有 70 亿人,遇见一个爱你的人不难,但如果能遇见一个懂你的人,能对着你说「你刚刚状态切换了一下」的人,能用真诚去接纳你的人,才是奢侈的「瞬间」吧。

我在 2019 年经历过一些这样的瞬间。瞬间很美好,或者说因告别而更美好。

很多学者把「告别」称之为 internalize 或者 empower,但为什么他们从来都不大大方方的承认这是一种失去呢。

我失去了一个对我来说很珍贵的人——以获得那些美好瞬间的名义。

「宇宙」给我回电话啦

在 2019 年的最后一个周六(12/28),接到了一个电话。

我自己也没想到在 2019 年最大的遗憾会以这样的方式被缓解。

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作者说:「当你真心渴望一件事,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助你实现它。」

我想说,虽然当下我并没有实现它,但宇宙真的给我打了一个特别惊喜和温暖的长达 1 小时 6 分钟的电话。

就让我带着这份感动去往 2020 年吧。

*还有一些别的美好瞬间,但因为篇幅的原因就让它只存在于我的记忆中吧。

文章的最后,我想聊聊对 2020 的期待。

我在看霍金传记电影《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的时候曾经思考过一个不切实际的问题:这个世界会不会真的存在一个理论(公式)可以拆解所有复杂的课题呢。

如果连霍金都找不到这样的公式,那我一个普通人会找到吗?

emmm,我也不知道。 (but with positive attitude)

只是非常确定的是:在 2020 年,我会继续在 B612 这个小星球里尝试去探索万物的奥秘,试图将复杂的话题拆解后,用最简单的公式(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我也会和 T.G.F 的主创们一起继续去探索商业世界里最接近「本质」的真理。

最后的最后,想对公众号的订阅者(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说:

我和你一样,每天都要上山,砍柴,烧水。

2019 年之前,我经常上山的时候想着砍柴,砍柴的时候想着烧水。

但随着这一年心态上的变化,现在上山的时候只想着上山,砍柴的时候只想着怎么才能把柴砍的更利索点,烧水的时候只想静静的倾听水开了的声音和品尝水的味道。

在每一天、每个平凡的「循环」里,我慢慢的认识了自己。

2020 年,我们依旧会在各自的山里修道,你有你的山要爬,我也有我的山要爬。偶尔从我这里望去,或许能看到你「英雄之旅」的路径并暗暗替你欣喜。

彼此的成长轨迹会不会在未来某一刻相交,就看宇宙如何安排了。

祝你新年快乐 :)

- End -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