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icing 01 |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如何有效的建立「个人数据库」?

预计阅读时间:10 分钟

导语

这篇文章想介绍一个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建立「个人数据库」的方法。方法其实非常的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Pocket (60%) + OneNote (30%) + Rocketbook (10%) = Individual Database。

这三个产品,也是现实生活中我个人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产品,尤其是 Pocket。

接下来,我想借着介绍这三款产品的同时,聊聊我得出的“在这个信息时代,如何有效的建立「个人数据库」 (Individual Database) 的「可行性答案」。

同时,我想再强调下: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真实的可以帮助到你,那么这篇文章应该是你研究如何建立个人数据库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1.0. Pocket 60%

1.1. Pocket 是做什么的?

我之前也有过很长的一段时间suffering在信息焦虑的洪荒里,后来通过一些方法的探索和刻意练习,我可以暂时说:我将信息焦虑给「驯服」了。其中Pocket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难以想象它对痛点和痒点的判断拿捏的那样精准,也惊讶于它的小众程度。因为我向几个好朋友推荐这款软件的时候,对方都说完全没听说过它,不过在使用了后都表示这是一款在中国市场,完全被低估了的信息处理App。

在Pocket官网,Pocket团队是这样解释他们这款产品的:

  • 当希望以后再读或再看的文章、视频或链接时, 只需将它们保存到Pocket即可。它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之间同步,这样你可以随时随地, 甚至可以在脱机的情况下查看这些内容。

  • 几乎可以从任何位置将内容保存至Pocket,包括你的计算机、Safari、电子邮件以及Facebook、Twitter、Flipboard等你喜爱的应用程序。

当我深度的使用了这款软件,并意识到自己对它形成了「路径依赖」后,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Pocket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它到底能为这群用户带来什么?

在这个信息服务类软件泛滥的市场,被大家熟知的聚合阅读软件,比如 ZAKER,Flipboard,今日头条等分别占领着不同群体的阅读市场,作为 RSS 阅读应用,聚合阅读的意义在于抓取各个应用中内容,并将其聚合在一个页面中,而用户通过订阅内容不用进入多个 App,只需要在一个软件里就能看到想看到的内容,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而目前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今日头条,在聚合阅读的基础上,还引入了个性化推荐的策略。他们所采用的,是协同过滤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 基于内容推荐 + 人工智能算法 = 等于内容精准化推荐(在这里不展开讲了)。

总的来说,这类软件的大致逻辑基本上就是:下载→订阅站点→呈现订阅内容和推荐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而其「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提供更优秀的阅读的体验,同时节省用户时间。

但我们今天的主角「Pocket」恰恰与它们相反。它的使用逻辑几乎是和这些被广为熟知的信息服务、新闻服务类APP背道而驰。

英文里有一个词叫 Great Filter(大过滤器),在费米悖论中被人熟知,如果一定要让我用一个词形容Pocket这款软件的本质属性的话,那一定就是 Filter Pool(过滤池)了。

接下来,等你充分了解这款软件到底解决了什么需求,你就会完全明白为什么它会被这样进行比喻。

1.2. Pocket到底在解决什么需求?

Pocket这款软件简单来说,主要是要解决信息收集、分类、储存的问题的一款多平台软件。

首先,先介绍下Pocket最基本的使用逻辑,如下图所示,总共三步:

  1. 分享

  2. 保存

  3. 阅读

而如它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官网所介绍的,它解决的痛点也只有两个:

  • 准备就绪时查看内容

  • 保存,供以后查看

如果以上两个表述理解起来太抽象的话,我来把这两句话稍微翻译一下:

  • 准备就绪时查看内容———需求明确:晚上看/明天看(知道具体何时会看)

  • 保存供以后查看———需求不明确:不知道何时会看,将来可能会用到,也可能用不到

而它的使用「场景」对你来说可能会非常亲切,我来随便举个例子:

在工作电脑、iPad、手机上的一篇文章(网页、新闻、视频)看到了一半,或是看了个标题觉得不错,这时突然有别的事需要“中止”阅读,或是要“转换”阅读场景(家里到上班路上、书房到卧室、办公室到楼下咖啡店等等),可通过软件的「分享」按钮一键Save到Pocket即可进行稍后再读。

整个Save的过程,用户甚至都不需要打开Pocket APP。并且所有进入到该APP里的信息都可以再进行二级分类、管理、分享等操作。

解决以上这两个痛点看起来不难,但是一旦解决了以上这两个痛点,就意味着Pocket团队还解决了多平台同步和离线数据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难度,不管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信息管理角度来说,都是非常大的。

官方对「多平台同步」的描述是:你有一些资料想无论何时,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

(图片来自官网)

这句话看上去简单,但其实里面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意思:

  • 多设备使用体验保持一致-----多设备已经不仅仅是手机、平板、还包括电脑和Kindle。

  • 云服务(云同步,云管理,云储存)------能保存到Pocket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新闻了,可以是邮件,视频,微博,等你能想到的一切。

1.3. Pocket未言明的核心竞争力是?

在多平台同步功能已经实现的基础上,Pocket之所以能成为个人数据库的核心因素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永久的储存库。

「永久的储存库」是指: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离线储存或者云端永久储存,即便是这个网页被删除了。

这个功能真的是非常实用,甚至有点恐怖。

举个例子。

比如我现在想搜索出我之前看过的所有和宜家和相关的新闻/资料/论文,我只做需要三步:

  1. 打开Pocket APP

  2. 点击「搜索」按钮

  3. 输入关键词「宜家」

下图是我在移动客户端,用pocket搜索关键字「宜家」后,出现的结果。我计算了下,整个过程只用了7秒不到。

要知道,这个并不是用搜索引擎搜完后的无序并混沌的“显示”。

用百度或Google搜完后,我们必然要经历一个「筛选和判断哪些是无效信息」的过程。

而Pocket里面的信息是经过我筛选和管理的,这意味着它可以直达我想要的信息(有效信息)的时间。

这样的功能,在电脑端也同样有效。下图是我在笔记本电脑客户端,用Pocket搜索关键词「苹果供应链」后出现的结果:

在这两个痛点需求上,Pocket还做了一些痒点创新,像通过标记进行信息再分类,精确查找等,都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或许这一切,就像Pocket的CEO Nate Weiner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说的那段话:

“我们将Pocket 比喻为一个「床头柜」。你所保存的所有东西都不一定需要被消费。我们找到了有趣的东西,而需要一个地方汇总保存,待有时间时消费。于是Pocket 延长了很多内容的生命周期。”

所以,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经常在睡前会做的最后一件事是:Clean-up My Pocket.

2.0. Rocketbook 10%

然而,个人的数据库的建立,仅仅靠Pocket,还不足以覆盖到各个使用场景,因为信息的管理途径分为两种,一种是Part 1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多的是信息的「被动记忆」管理。

那么信息的「主动记忆」所产生的数据该如何去有效的管理呢?

我的答案是:Rocketbook(纸质管理)+OneNote(电子管理)。

我先用一句话来概括下Rocketbook到底是什么:

相比传统的笔记本,Rocketbook笔记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将写过的字迹擦掉而不留痕迹来进行循环使用,并且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Rocketbook App扫描后上传到云端进行分类管理。

但如果你只把Rocketbook当做一款环保产品来看,那就真的小看初创团队的理念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官方团队是如何介绍这款产品的:

The Everlast notebook provides a classic pen and paper experience, yet is built for the digital age. Although it feels like a traditional notebook, the Everlast is endlessly reusable and connected to all of your favorite cloud services.

我对这段话进行了分析和拆解,找到了三个核心关键词:

  • 纸质体验 (Paper Experience)

  • 循环使用 (Endlessly Reusable)

  • 云服务 (Cloud Services)

结合Rocketbook的实际功能和它的实现方法,我画了一个思维导图,方便你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款产品到底是如何使用的。

同时,以上所有功能的设定,都是为了实现极简的用户体验,整个使用过程仅仅只有三步:

  1. 内容记录/创作

  2. 扫描(扫描前勾选好底部标签,例如下图我勾选的是 Onedrive 云盘)

  3. 发送 & 同步(已将扫描内容发送到我的 Onedrive 云盘)

于是,在你的云盘的各个文件夹里,有着每次你「主动记忆」的信息,这一切井然有序的存储在你的云盘里,随时可以查阅,并且可以通过云盘实现多平台使用。

这同时也意味着,用户使用纸质笔记本去记录内容的“场景”下的需求被满足了。

3.0. OneNote 30%

现在这个时代,毕竟是个以效率著称的电子信息化时代,手动记录的场景在我们生活中的比率会越来越小,而在主动记忆的场景下,不得不提到OneNote这款软件。

关于OneNote它背后的商业逻辑,我已经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深度的分析过,在此不再重复了。(有兴趣的可以去读那篇文章)

我也相信,OneNote应该是大家随处可以体验的产品,UI设计的逻辑和微软全家桶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非常容易上手。

附上我之前做的关于介绍OneNote的PPT中的一小部分片段供你参考(下图)。

同时,也非常推荐你去探索IFTTT这个Web Service,它可以将OneNote,Pocket和Rocketbook都连在一起,届时你会感受到「信息整理自动化」所带来的神奇体验。

IFTTT是 IF This Then That 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这样,就那样」。

这个Web Service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只要该软件本身有接口可以提供,数据之间就可以通过IFTTT互通。比如我在Pocket App里对某个内容资源点击“收藏”这个按钮,则我的OneNote就可以同步下载好。而微软这两年的Open程度让人惊喜,OneNote、OneDrive都开了IFTTT接口。

所以,结合Part 1和Part 2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

在信息主动记忆和被动记忆的各自的诉求下,Pocket + OneNote + Rocketbook可以通过组合使用,而覆盖几乎生活和工作中的全部使用场景,从而满足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个体对信息管理的需求,形成有效的构建个人数据库的「可行性方案」。

写到这里,我在想,可能这个可行性方案,对于一些读者朋友来说,像是一位不速之客(an unexpected visitor)

接下来Juice要做的事情,恰恰是带领一两个「不速之客」进入到你的认知舒适区。

它可能会给你带来全新的喜悦,也可能带来因为涉及到改变「原则」而引起的巨大痛苦。

我在这篇文章的前言里提到了“光谱”,我很难具体向你描述它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当你感受到它在发挥作用的时刻是一种多么神奇的体验。

但或许也只有到了那一刻,你才会理解为什么我说,“梵高看到的星空,真的就是他画里的那个样子。”

最后的最后,

想与你分享一首鲁米(Jelaluddin Rumi)的诗,叫《客栈》。

我自己翻译了下面这个版本,它能从另一个角度充分的表达「此时此地」我的感受。

在此分享给你。

The Guest House 《客栈》

This being human is a guest house, 人生就像是一座客栈 Every morning a new arrival. 每个清晨都会有新的客人到来. A joy, a depression, a meanness, some momentary awareness comes, As an unexpected visitor. 喜悦、沮丧、卑劣、以及「瞬间的觉察」, 就像是一个个不速之客来到你的面前. Welcome and entertain the all. 欢迎,并请热情的面对每一位客人. Even if they’re a crowd of sorrows, who violently sweep your house, empty of its furniture. Still, treat each guest honorably. 即使他们是一群悲伤之徒 恣意破坏你的房屋,搬空所有的家具 仍然要待之以礼. He may be clearing you out for some new delight. The dark thought, the shame, the malice. 他们可能会给你带来全新的喜悦, 涤净你心灵里灰黯念头,羞耻或恶念. Meet them at the door laughing, and invite them in. 在门口微笑着迎接他们, 并欢迎他们进入你的内心. Be grateful for whoever comes, because each has been sent as a guide from beyond. 对每一个到来的不速之客都心存感激, 因为他们,是命运派来的「指路人」.

— End —

Last updated